面对疫情,如何改变心境
发布日期:2020-03-23  浏览量:

最近几年,人们呼吁延长春节假期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但至今春节法定假期仍是7天。不承想,延长假期的梦想在2020年的春节变成了现实,但却并不是人们所期盼的那样,而是在一种病毒帮助下实现的。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春节假期延长3天,达到了10天,但疫情愈演愈烈,远远超过了非典,这个假期变得漫长起来。面对疫情,人们自觉封印在家里,前几日尚觉良好,但随着时日的增加,疫情不见好转,一些人出现了焦虑、狂躁、恐惧等心理。焦虑也好,恐惧也好,是人们面对灾难时所产生的正常心理,也有助于我们迅速紧张起来,团结一致共度难关。但如果过度焦虑,过度恐慌,会让我们失去心智,轻信谣言,沦为乌合之众;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伤害。病毒没有侵入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却伤害了自己,岂不是让病毒耻笑?
    那么疫情面前,我们应该怎样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艾利斯曾说过,我们的焦虑、焦躁、恐惧等不好的情绪都是我们不合理的认知引起的。举个例子,面对疫情,有些人该吃吃该喝喝,情绪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也有些人觉得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去娱乐去学习去陪伴家人,反而觉得对自己是一个好的机会;当然也有一些人出现了焦虑、狂躁、恐惧等负面情绪。
    面对的同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绪呢?
    这就是心理学家艾利斯所要表达的,不同的情绪是由不同的想法引起的;认为疫情终究会过去的人,情绪并没什么波动;认为超长假期很难得的人,学习充电也好,陪伴家人也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心情反而愉悦;而有些人认为自己是被害者,怪那几个吃野味的人,想出去却出去不了,心情难免会出现狂躁不安等情绪;面对不断飙升的确诊病例,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传染上,这些人会出现恐惧的心理。不好的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就会对身心造成伤害。
如果我们把这次疫情比作A,每个人对这次疫情的想法是B,情绪反应是C,那么A是一样的,同样是疫情,每个人的B却不尽相同,也导致出现了不同的C。也就是说,事件A并不是引起情绪波动的直接原因,而我们对事件(A)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这就是艾利斯ABC理论。
    面对这次疫情,我们出现了负面情绪,并不是因为这次疫情的凶猛,而是我们对疫情的不合理的看法和信念导致了我们的坏情绪。
    面对疫情,我们都会抱怨那些吃野味的人,这很正常,但并不是那几个吃野味的人导致我们被封在家里,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因为全国各地都有野味市场,我们的祖先以打猎为生,猎杀的也都是野味,而且现在的我们认为野味天然绿色不含激素,比人工饲养的更健康更有营养,而且野生的比人工养殖价格上也要贵很多,这就是人们的心理。我们祖先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猎杀基因,加上我们对食物的担忧,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才导致野味市场依旧存在,只不过碰巧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华南市场出现了,而且传染到了人身上。我们应该怪的并不那几个吃野味的人,而是怪我们人类的本性。
面对疫情,我们都会担心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很正常,但恐惧的人之所以恐惧,是因为面对每天不断飙升的确诊病例,会认为这件事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过分担心,长时间的担心。这类人把事情想得太糟糕了,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甚至几率很小的事情想象成了一定会发生。却没有认识到,只要我们按照医护人员所说的那样,去做自我隔离、勤洗手、出门戴口罩等,就不会染上病毒。
    所以,坏的情绪主要由我们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造成的,我们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有责任,而不是事件本身。
    改变不了现实,那就坦然接纳,也许这需要勇气。我们敬佩那些面对疫情的逆行者坚守者,由衷的敬佩和感谢他们的勇气,是因为面对疫情,他们明知道有危险,却依然选择该做的事情。我们都鼓起勇气,诚然接受现实,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虽然改变不了现实,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执念,何不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何不利用这次难得的长假,不再过度关注漫天盖地的疫情消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给自己一个好好陪陪家人、好好思考人生、好好审视世界的机会,专注做好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情,这不也是我们当初期盼延长假期的初衷吗?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