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心理学
发布日期:2019-11-25  浏览量:

 

  随着人们对自身精神世界、心理问题的日益关注,各种各样的伪心理学也在社会上泛滥。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辩识各种关于人的心理问题的学说的科学性。成为学习中一个重要的任务。
  所谓伪心理学,指对人类行为进行解释的、各种虚假的、违背科学概念与方法的思想或学说体系,如生活中大家熟悉的手相学、颅相学、笔迹学、星座学说等均属此列。
  伪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行为的解释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那为什么伪心理学还能在社会上大行其道呢?人们之所以愿意相信伪心理学,往往是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无批判地接受顺言:人们容易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奉承或赞扬的倾向。

  正例谬误效应:人们只关心与自己的期望相符合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倾向。
  巴纳姆效应:越是使用空泛、笼统的语言描述他人的情况,就越能让其感到这些描述是准确的。
  要避免被伪心理学所误导,对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心理学学说"进行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是四条基本原则:
(1)不需要通过实验证明就可以被接受的“真理”是不存在的,各种思想和观点都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据来判断其是否正确。
(2)判断证据的质量至关重要。无论有多少生活中的传闻、侠事,都不足以成为一种学说的有力证据。
(3)出自权威或专家之口的话不能自动成为真理。

(4)进行批判性思维不能抱有任何成见。我们随时都应该大胆地接受那些被证明的结论,但也需小心,不要轻信与受骗。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