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应用前景及策略

时间:2023-10-13浏览: 设置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应用前景及策略

摘要

[摘 要]虚拟仿真技术是新媒体时代教育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沉浸式、交互式与数智融合的显著特征。前瞻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思政课的未来前景,从构建知识体系与实现价值目标、教师思维创新与学生媒介素养、技术应用支撑与遵循教学规律的视角提出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科学策略,对当前推动思政课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思政课;应用前景;教学策略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1]。虚拟仿真技术是现代科技迅猛迭代的产物,它聚合网络数字信息技术构建的新型社会时空结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思政课与虚拟仿真技术的创新融合,是顺应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变革态势的必然,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增强学生获得感的必需。


一、虚拟仿真技术的内涵及特征

虚拟仿真技术是新媒体时代教育的核心技术之一。虚拟仿真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环境,通过硬件设备提供给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并能够及时、无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通过各种输入设备与虚拟环境中的事物进行交互。[2]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现实世界,能够发挥出虚拟经济、虚拟社会治理等诸多作用。根据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际应用探究,发现其主要体现出以下几点关键特征。

一是呈现出沉浸式的虚拟场景。沉浸式是指人的思绪、情感集中而专一地投入到某件事情当中。而沉浸式场景是将受教育者的视听触觉完全置于虚拟环境,使受教育者身临其境般地探索教学的问题情境,继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兴趣与热情。二是创设出交互式的体验效果。交互式是指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交流联结。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以虚实相间的方式拓宽教学内容的信息阐释角度。同时,让受教育者借助数据手套、位置跟踪器等获得全真体验,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三是展现出数智融合的强大合力。数智融合是指对各种技术的耦合点进行整合,集多方技术之力,以丰富多样的大数据为依据,提效、扩增、赋能于现实教学,塑造出一个平衡运行的虚拟仿真生态空间,让技术在教学中的单点优势延伸至教学全过程,给予受教育者前所未有的感受。


二、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应用前景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探索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未来如何实现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深入性、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基于沉浸式技术的思政课教学场域拓展。思政课教学的场域既是思政课教学活动发生的空间,也是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载体、教学方法等各要素共同存在的关系网络。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混合现实技术(MR)、全息幻影成像等技术的进步,为课堂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体验升级。将沉浸式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可使思政课教学场域由二维平面延展为三维立体,从单一场域转向多维场域,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浸润效果。

一方面,沉浸式技术构建的虚拟场景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主要以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影音视频等为主,呈现出简单且平面化的特点。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依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构建数字化虚拟场景,在数字世界实现教学内容的全场景展现,这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教学资源的容量与教学空间,更为学生带来了新颖奇特且直观的全新教学体验,三维甚至多维的立体教学场域也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和想象空间,增强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将学生从单一的“教”与“学”过程外延到“沉浸”的全新体验维度。依靠全息幻影成像、裸眼3D投影等创新技术,为学生营造出充满个性化、即时性、真实感的课程体验。如人民网推出“党的二十大”沉浸式学习平台,打造线上虚拟展厅,为切实拓展及打破思政课教学场域的时空束缚打造了建设典范。

2.基于交互式技术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如何把“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协同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是当前思政课亟须纾解的难题。通过虚拟现实中的三维建模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立体显示技术等,能使学生切实处于拟真的学习情景中,“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只能依靠被动接受’的固化思维”[3],增强课堂学习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高质量情感体验。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乐学、好学、敢学,在互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理解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事件、精神意蕴等。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实现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第一,通过数字孪生场景模拟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虚拟仿真技术能跨越时空再现历史事件情境,学生通过穿戴头显装备即可“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情景氛围。学生在被虚拟情境吸引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引领学生在代入历史角色、体验历史事件时,剖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在交互情境中学习知识、深化认识、拓展思维。第二,通过先进AI知识问答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思政课是以理论教育为主的课程,其教育核心是“归旨于心,实化于行”,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把理论转化为行动。为此,虚拟仿真技术可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创设交互性学习问答的虚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虚拟平台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问答案例进行判断、选择、讨论,在“实践”中强化正确的认知观、是非观、价值观。还可以推送以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组合成的高维度知识图谱,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担当作为,最终达成“知、情、意、言、行”相统一的教学目的。第三,通过创建虚拟AI角色实现技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譬如以“红色经典我来演”为主题,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历史人物角色进行AI换脸,从而体验当时革命战士、共产党员的艰辛和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创新应用促进了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的变革。在智能技术、互联网的支持下,学习资源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学习内容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学习方式也更加开放、自主,但无论何种技术的融合,都不能脱离思政课的教育性特点,即其内容、方式、资源都应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契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好青年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

3.基于虚拟人技术的思政课教学话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4]思政课教学话语是联结师生的中介和桥梁,更是“讲道理”的重要渠道,如何把道理讲活,改变思政课教学话语抽象、枯燥的刻板印象,提升教育对象对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接受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将虚拟人技术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是对思政课教学话语传播的突破性尝试。

虚拟仿真中的虚拟人,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人的仿真与加工得到的“数字人”,主要通过建模、渲染、驱动及场景结合的过程,达到逼真的效果,且虚拟人的语言、神态、穿着让人感觉到无论置身于何处,都恰似一个有灵魂的“活人”。基于虚拟人技术,可以为思政课教师打造独具特色、专属定制的虚拟形象,形成“数字教师—现实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新态势。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和教育内容,提前预设和形塑适配性和可塑性强的人物形象,也可依据教学场景的需要完成“瞬移”“分身”,更替风格造型。在课堂教学中,“虚拟思政课教师”形象对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学生而言,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因而更有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思政课教师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此外,为教学主题设定的专属虚拟形象也有助于提升教学话语的传播效果,以形象特有的代入感营造出教学的氛围感,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从而使教师的讲解自带感染力,让思政课教学彻底“活起来”。


三、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为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令人期待的未来前景,但在利用技术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始终坚持思政课教学的本质属性,规避技术带来的价值导向失焦问题,推进技术应用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结合,真正为思政课聚势赋能。

1.构建知识体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向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伴随着当代教育技术的快速更迭,教育领域愈发产生技术依赖,依托各类不同技术展示教学内容,促使知识实时、便捷地传播。然而长此以往,可能会加剧对技术的依赖,并逐渐向技术异化的方向发展,甚至会出现“集生命性、价值性、社会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遭到破坏”[5]。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让我们享受到了因技术发展而带来的红利,针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式载体与手段。但思政课教学最终实现的是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与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要发挥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

一方面,技术运用的直接目的是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输出,坚定其理想信念,从而让受教育者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在技术运用中需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人文关怀,使以技术为主导的“冷冰冰”式的思政课课堂变得更加有温度,使思政课在不受制于技术依赖的前提下,实现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交融与教学相长,继而达到思政课教学启智润心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在技术运用中聚焦价值导向,凸显育人使命。思政课价值目标的实现是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技术的日新月异驱动思政课教学实现自我的技术革命,但这并不能隐藏和改变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的要求。在技术应用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价值目标的实现,以技术手段服务于价值教育过程。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秉持崇高的人生追求;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归宿,坚守教育的价值本源,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2.教师思维创新与学生媒介素养的共生共建。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范畴。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虚拟仿真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意味着教师对于新事物新载体新方法的接受以及学生原有思维与行为模式的改变,这无疑也在考验思政课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方面,要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应对技术革命,思政课教师需要进行思维变革、因势而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6]的六项要求,其中“思维要新”指的就是思政课教师要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思政课教师要自主地利用技术更新带来的教学优势,变通地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理论与实践过程,紧跟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变化,以前瞻性、创新性思维,对新技术持续保持敏锐感知的能力,并对技术应用教学提出独特见解,最终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探路人”。这需要思政课教师以涵养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为任务,守正创新、精业笃行,为国家培养更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后浪”。技术的变革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唯有敢于变革自身思维,打破原有局限框架,提升自我适应能力,才能在技术洪流的冲击中以不变应万变,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对于学生而言,虚拟仿真技术无疑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一场华丽的技术盛宴,但也有部分学生容易沉迷于代码编写的拟真社会,在不知不觉中蒙蔽自我认知,甚至产生道德失范的现象。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运用技术,受益于智慧教学;又要教会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本领,正确而客观地认识媒介信息的价值,避免技术异化给教学带来的失衡与僭越问题,帮助受教育者构建主体认知和行为自觉,更好地体现技术之于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3.技术应用支撑与遵循教学规律的相辅相成。技术的迭代更新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不断研发和完善技术水平是保证技术顺利运用的前提,虚拟仿真技术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自我革新,才能更好地赋能于思政课教学。同时在现有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思政课的教学规律,进而实现应用效果的最大化。

一方面,伴随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与日俱增,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沉浸感和互动性较强的VR技术。但这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被破解,如一些设备还存在穿戴不适、发热、电池供电时间短以及成本昂贵等问题,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感与满意度。因而,为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虚拟仿真技术需要聚焦前沿领域。通过加强虚拟仿真核心技术的研发,推进感知交互的新型终端研制和系统化的虚拟内容建设,可进一步完善应用体验,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所有参与者提供更好的线上教育教学环境,进而促成线上加线下的混合教育模式的优化。

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要遵循原有的教学规律。一是要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虚拟仿真技术仅是一种新型的手段和方式,为教学增添了活力,为提升教学效果发挥了一臂之力,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不能被改变的。尤其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反之还需进一步强化,教师要充分体现教学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引领。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的辅助不能替代学生的主观能动思考。二是要遵循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中,需要考察不同年龄、年级、专业、学情的学生在虚拟仿真技术支持下的学习适应能力和学习表现效果,分析总结个体化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原因,探索如何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科学化应用。三是要遵循教育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虚拟仿真技术为思政课教学带来了许多全新的媒介知识,思政课教师要挖掘其思想价值,启发学生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媒介,向外延伸知识应用的宽度与广度,在启发中既要关注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德育劳育,以此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运用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研究”(课题批准号SDJG2022-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1).

[2]卢勇.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1,(4).

[3]焦雨蒙,高晓晓,魏本宏,等.基于VR的沉浸式虚拟实验室设计研究[J].数字教育,2020,6(4).

[4]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5]胡华.智能思政: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时代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22,(1).

[6]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刊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