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

造福世界的“发展带” 惠及人类的“幸福路”

时间:2023-10-20浏览: 设置

造福世界的“发展带”  惠及人类的“幸福路”

新华社记者


2013年金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从此,共建“一带一路”掀开了中国与世界发展新的一页。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进入精耕细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搭建起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东方智慧,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寻求最大公约数 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南非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国家,连续13年成为中国在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非洲投资存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3年8月,在赴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南非媒体发表题为《让中南友好合作的巨轮扬帆远航》的署名文章,以中国和南非之间不断加深的战略互信和取得的丰硕合作成果,描绘了中南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下步入的“黄金时代”。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截至2023年9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7.8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贯通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开创亚欧大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人文经贸互融的国际运输新格局。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投资、贸易、金融、科技、民生等领域,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

成果丰硕,源于深谋远虑的眼光、统筹全局的谋划。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中,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中,全面阐述中国对印尼和东盟睦邻友好政策,提出加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从历史维度看,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阻挡,变革创新步伐持续向前。

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

根植历史,指向未来;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倡议。

10年间,中国主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创造发展机遇。

10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出席“一带一路”相关座谈会,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在出国访问和国内考察期间关心推动“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在多边国际场合呼吁各方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0年间,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座座“连心桥”、一道道“发展带”、一个个“繁荣港”……是共建“一带一路”带给世界的变化,也推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聚焦“五通”合作 形成互联互通新格局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内核的“五通”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精髓所在。

——10年来,政策沟通更加深入,广泛国际共识不断凝聚。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治制度、发展方式、文化传统不一,如何实现联动发展,首先在于政策沟通。

区域层面,共建“一带一路”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非盟《2063年议程》、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等区域发展规划或合作倡议有效对接,达成促进互联互通、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共识。

全球层面,共建“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形成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政策合力。

——10年来,设施联通更通达,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

2023年9月14日,X8015次中欧班列从武汉吴家山站驶出。列车上满载湖北生产的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等货物,它们将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最终到达莫斯科。

这是今年从吴家山站始发的第188列中欧班列。10年间,中欧班列成长为亚欧陆路运输的新干道:

在境内,形成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五大口岸出境的西、中、东三条主通道,时速120公里图定运行线86条,联通中国境内112个城市。

在境外,初步形成北、中、南三大通道,通达25个欧洲国家的200多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的100多个城市。

大通道塑造大格局。10年间,中欧班列累计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印尼迈入“高铁时代”,老挝人民的铁路梦成为现实,马尔代夫有了跨海大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焕生机……

image.png

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图为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停靠在万隆雅万高铁德卡鲁尔动车所附近。 新华社记者 徐钦/摄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已基本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

海上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丝路海运”航线已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300多家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港口企业、智库等加入“丝路海运”联盟。

“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显著,共建国家间航空航线网络加快拓展,中国已与104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57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

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为促进经贸和产能合作、加强文化合作和人员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10年来,贸易更畅通,经贸投资合作不断拓展。

近日,装载着40台重型机械装载机的“琳达号”滚装轮,从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启程,前往沙特阿拉伯。当天下午,91辆“中国重汽”、“徐工”等品牌工程机械车辆在上海军工路码头装上散货船,向圭亚那出发……

据海关统计,10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贸易累计增长1.1倍,增速一直高于外贸整体增速。

贸易畅通是推动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海关总署与伊朗海关署签署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菲律宾、哥斯达黎加、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安排。

一边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家用电器加速走出国门;一边是南非的坚果、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新加坡的橄榄油陆续走上中国人的餐桌……中国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空间持续拓展,互利共赢成果不断显现。

——10年来,资金融通日益多元,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与新加坡构建多样化跨境融资渠道,促进区域间高效联通。

截至2023年3月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累计落地各类跨境融资项目折合196亿美元,辐射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10余个省区市,综合融资成本比国内低约1个百分点。

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引领下,新加坡已在重庆合资或独资设立20家金融机构,涉及基金、融资租赁、村镇银行等领域。

截至2023年6月底,丝路基金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5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20.4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6个成员,批准227个投资项目,共投资436亿美元。

——10年来,民心相通更趋紧密,人文交流往来不断深入。

在福建安溪,占地1000多亩的高建发茶庄园里,除了800多亩生态茶园,还有可供数十名访客品茗休憩的建筑。茶庄园还打造了一整条制茶生产线,入住者可感受采茶乐趣,体验制茶工艺。

这是一次“茶与酒”的互鉴:通过与欧洲葡萄酒产区的互访,安溪把欧洲葡萄酒庄园的管理模式引入茶园管理,目前全县建立类似茶庄园39座。

福建茶农从共建“一带一路”上取经,也持续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等援外合作,为共建国家产业升级、群众富裕出力。

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平台,增强共建国家减贫能力,中国提供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高质量共建 共同走上充满希望的“未来之路”

2023年9月17日,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二期56兆瓦风电项目并网运行,至此阿克莫拉州风电场容量达到206兆瓦,持续保持中亚最大的在运风电装机纪录。

这一项目由国家电投投资建设,将为哈萨克斯坦实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在澜湄区域,南方电网10余条“电力高速公路”跨越国境,与澜湄国家电网相联,累计实现跨境双向电力贸易超700亿千瓦时;在南美洲,南方电网参与筹建的智利首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正紧锣密鼓推进,将为当地创造约5000个就业岗位。

海风吹过,点亮万家灯火。在非洲大陆最南端,国家能源集团开发的南非德阿风电场的风机正迎风转动。这是中国在非洲首个集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风电项目,也是南非目前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每年可满足当地3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实实在在优化了南非的能源结构,为当地留下一个“绿色银行”。

image.png

2023服贸会上举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特色文化展示活动,通过特色文艺演出、文化推介、护照打卡等一系列活动,展现共建国家文化风采。图为展示活动上,斐济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展区的工作人员展示特色乐器。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共建国家精打细算能源转型“加减法”,用好当地“风和光”,能源成色不断添“新绿”,带动产业链绿色升级。

今年以来,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一派繁忙景象,以新能源乘用车为典型代表的众多国产汽车依次有序快速通关。来自上海、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汽车,源源不断发往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西安开通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江淮汽车举行阿联酋万辆乘用车交车仪式、比亚迪领跑泰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颇受欢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72.7万辆,同比增长110%。

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健康、绿色发展、数字产业的一个代名词。其中,“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长期以来,全球网络、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然而非洲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依然相对滞后。

在华为公司的技术支持下,赞比亚先后建成4G、5G网络。

“5G网络符合赞比亚政府追求技术进步和数字经济转型的国家发展议程。”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说。

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各国网络连通的不仅是通信纽带,更打通商贸往来的新路径,缔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2022年4月至5月间,一场中非联动的“非洲好物网购节”异彩纷呈:南非红酒、卢旺达辣椒酱、肯尼亚红茶……一大批非洲特色商品通过网络直播走进中国家庭,也给不少希望拓展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机遇。

商务部数据显示,此次中非经贸活动,吸引了23个非洲国家参与,聚集了来自中国和非洲100多万商家的10多万个品牌。

非洲联盟委员会前副主席伊拉斯塔斯·姆文查感叹:“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一带一路’项目持续开展,促进互联互通和商贸活动,也在改变着非洲普通百姓的生活。”

近年来,中国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不仅为自身拓宽开放合作之路,还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跨境电商物流公司菜鸟在欧洲最大的智慧物流枢纽——比利时列日数字物流中枢,每周调动约18架次货运航班,每天运营约60辆卡车往返于列日与欧洲主要城市。

欧中跨境电商协会在荷兰成立欧洲首个跨境电商直播孵化基地,培育跨境电商从业者。

在西亚、东盟、南亚、东欧、非洲等地区,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为共建国家发展智慧农业、矿业开采、数字施工提供助力……

数字赋能的同时,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也在大踏步前进。

自2017年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创新之路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员单位达58家。2013年以来,中国支持逾万名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国家技术和管理人员1.6万余人次。

从基础设施共建,到联合科技研发;从各领域经贸往来,到产业链持续升级。一个个“小而美”项目在共建国家相继落地:

中国企业在圭亚那热带雨林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当地百姓夜间照明问题;在刚果(金)建设水井,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在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重建布塔桥,当地居民称其“便民桥”……这些工程“小而美”、“惠而实”,增进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为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可期。

“一带一路”从来不只是一条路,更是一种理念,一个共同发展的网络,一座联结全球发展、联结人心和文化的桥梁。




来源:《求是》2023/20